Friday, June 23, 2006

一些"反动言论"

这篇文章是三月中旬写的,没写完存为草稿,现在却不想继续下去了,要写的东西实在太多,真是满肚子的牢骚啊。其实我相信很多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都为现在的中国捏把汗,我们的国家向何去何从,种种矛盾要如何解决处理呢。我计划有空的时候读读欧洲现代史,向他们学习学习。
------------------------------

刚和朋友在msn上聊完天,说到中国的各种问题,突然觉着有很多话不吐不快。自知自己生在阳光里,长在红旗下,从小接受正统教育,也算得上是根正苗红,为反帝上街游过行,是出过力流过血的(熬夜制作宣传海报,多处被叮咬),来了英国后更是对各种反华反共的反动舆论嗤之以鼻的,但自从身陷敌方“西方帝国主义”阵营后,便常观察西方社会,比较中英两国制度的不同,却发现越是了解的深入越发现中国现行体制的不足。

我们来先说说教育。有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但目前国内的情况呢,教育已经产业化多年,从98年大学扩招开始,持续到现在,我看过一个统计数据说:2000-2003年,仅四年内,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95万人急增至187.7万人,增加了近一倍,研究生毕业生也从58767人增加到 111091人,也有近一倍的增幅。扩招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为了让更多人有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扩招的步伐必须是有计划、渐进的,配套建设也必须同步跟上。现在高校的招生人数比1997年增加了4倍,每年至少需要4000亿元才能维持高等教育正常发展。而这笔庞大的费用是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来承担的。政府财政有限,所以不足的部分便沉沉地压在了老百姓的肩上。学费年年涨,为了支撑一个孩子上大学,一个家庭更是得花上多年的积蓄,而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则更甚。而国家呢却高喊国家为了培养一个大学生付出了多少多少,其实应该是普通家庭为培养一个大学生承担了不堪重负的代价。高校发现产业化带来的是源源不断的资金,于是教师们一下子甩去了“穷书生”的帽子,从“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一下子变成Top10的高收入阶层,于是举国上下各个高校无不大兴土木,教学楼越建越高越建越漂亮,教室多到每个班一间还有剩余的地步。但教育部部长却年年都哭穷,一有机会就数落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足,我想说的是对于教育的专项资金我们有透明的监管机制吗?教育暴富了,于是教育浮躁了,没见到学术界搞出什么大名堂,学生也一届不如一届,而更严重的是教育腐败已经慢慢渗透到了原本纯净的校园。


(未完)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