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31, 2006

2006年的最后一夜

看着表,23:47,快到新年了。肚子刚塞进现烤得火鸡有点微涨,一头脑因为一点红酒作用有点微晕,本该激动兴奋的心情也有点blue。

这一年辛苦打了很多工,虽然已经开始读博,开始找工作,却依然没有做出去留的抉择。心中总隐隐地思念家人,但就这样回去,那便是放弃了这边的所有一切,有点不舍。工作找的并不理想,现在的我又重新站在了要做出选择的十字路口。我知道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决定,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动摇。

已经新年了,愿远方的家人身体健康,身边的人和自己能有新的抉择,新的希望,能释放这一年的抑郁,有个全新的开始

Sunday, November 26, 2006

Beer Head, Exeter南望法兰西的那片海

两年前的照片,最近又拿出来作了一下后期,还是A75的旧作,自从350D也被偷了后就没有任何新作了。你说这自从A75新年被偷以后就一直霉运不断,好不容易打工赚了点钱大出血买了个350D,用了还没一个月在伦敦在众目睽睽下(5个人都没盯住)又被偷了。等明年回国从国内买个400D算了,还是国内便宜,这儿买劳命伤财。

ps: 感觉这个照片还是放大了当桌面(居中,黑底)比较好看,呵呵。

Tuesday, August 08, 2006

毕业典礼

现在已经习惯拖拉了。我一直想把些7月17号毕业典礼的照片放到space上,结果这一弄就到8月初了。

虽然说离真正毕业都已经快一年了,但这毕竟是我自己的仪式,也能穿上那身黑袍弥补一下大学毕业时的遗憾,兴奋之余也为之前的准备废了一番功夫。英国人是出了名的讲形式,毕业典礼在英国是非常正式庄重的场合,所以不仅对我们这些毕业生,就连对来宾的着装都有仔细要求。今年夏天特别热,英国百年难遇的桑拿天,典礼那天居然有33度的高温,太阳下面温度就更高了,可怜我还得西装革履,外面再套上厚呢子料的硕士袍,那简直就是挥汗如雨。因为英国常年气温都不高,所以很少有地方装空调,就连风扇都很少,毕业典礼举行的LTB大厅建的比较早,没有中央空调系统,天气热学校也是能放几台落地摇头扇了事,三百来号毕业生再加上来宾坐在里面能干的事情就只能是拿起个小本使劲扇风了,呵呵。不过这样的场面一生都难得一次,我居然也都忍住没有拿起小册子扇风,后来从朋友帮拍得录像中看我正谨危坐,十分严肃,哈哈。等我们都坐好后便是头头们的入场,仪式很有意思,在有校徽标志的手杖的指引下,先是低级别的官员或院系老师入场,然后是中层的,高层的,之后会有一黑衣壮汉举着学校的纯银权杖漫步入场,最后才是校长。他们的袍子颜色都不太一样,帽子也有所不同,我只能分辨出几种,像英国这样重等级的国家,袍子每一点的不同都代表了不同的意义。等黑衣壮汉把权杖小心翼翼放于校长宝座前后,校长才缓缓入座。而这个宝座还是是1967年Oxford送给学校的礼物。我们这届毕业生本硕博在一起有三千多人,毕业典礼分三天每天三场完成,我的是第一天第二场。每场的顺序大都是一样的,现入场,完了就校长说话,然后就是毕业生分博硕本一个个上去和校长握手,再下来就是校长为一些社会名流杰出人士颁发荣誉博士头衔,然后这些名流再说说话,然后副校长说话,毕业生起身向亲友鼓掌致谢,然后退场,全程一个半小时。在LTB大厅的仪式结束后每个院系还有自己单独的活动,基本都是去吃吃喝喝聊聊天,类似于酒会,很多同学都一年没见了,大家又重新聚在一起感觉又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然后和老师们聊聊,大多数老师根本记不住你是谁,反正见到面就是问你最近如何在那儿干活有什么打算之类的客套话,和每个人都说这些也挺有趣的,哈哈。

就这样毕业典礼便结束了,那两天常感叹周三还西装革履像个人,周四就开始穿上工作服起早贪黑了。嗨~生活还是要继续的,有苦也有甜嘛。

>>更多照片请访问:Graduation Day

Monday, July 17, 2006

心肝宝贝

终于入手了!7月15日中午12点当CameraWorld的店员把信用卡还给我,我才意识到那台梦寐已久的Canon EOS 350D已经属于我了。除了相机外,我还买了个Canon EF 50mm f/1.8的定焦镜头,一张Kingston 1G CF卡,再加一个摄影包,一共花了610镑钱,刨去能退的80镑税,在这个价钱拿下这些还算是物有所值。归心似箭,我和猩猩没在Chelmsford停留多久便匆匆赶回,我得赶紧熟悉这部机器,好为周三的毕业典礼做准备。

说到毕业典礼,学校真能抓住最后的一次机会又猛敲了我们一笔。租个袍子就要40镑,还只是一天的价钱,邀请个家属朋友的来一起分享这快乐时光还得自掏腰包,一个人10镑钱,典礼当天如果你想拍张照纪念,那有A、B、C套餐,哪个都不在30镑之下,毕业纪念T-shirt要钱,DVD要钱,甚至连装毕业证书的小盒子学校都拿出来卖,真是穷疯了。要不是从来没有在外国参加过毕业典礼,参不参加我还真得考虑考虑。好在现在有了新相机,照相这方面可以省下一笔开销。

昨天早上陪丫头买完她的套装,下午就抓她给我当model,拍到晚上快九点才回家。单反毕竟是专业机器,我发现比起以前的小DC来,创作的空间大了非常多,但同样要想完全驾驭还需要时间和练习。我找了两张自我感觉还可以的发出来给大家看看(点照片可以放大)。

Shooting mode: Aperture-Priority AE
TV (Shutter Speed): 1/400
AV (Aperture Value): F/2.2
Metering Mode: Partial Metering
ISO Speed: 200
Lens: 50mm
Focal Length: 50mm


Shooting mode: Shutter-Priority AE
TV (Shutter Speed): 1/80
AV (Aperture Value): F/4.0
Metering Mode: Partial Metering
ISO Speed: 200
Lens: 50mm
Focal Length: 50mm

Sunday, July 02, 2006

归来

A short journey in Spain
18/06-28/06

她回来了,带着一身西班牙热情阳光的味道。听她讲述这十天的生活,去想象那些人和物。奔放爽朗的西班牙无论对她还是我,都将是一个美好的回忆,只盼望着下次斗牛士们的土地上可以踏上我们共同的脚印 。

>>更多照片请访问:A Short Journey in Spain

Sunday, June 25, 2006

中毒

中午和连旭去Jessops看相机。反复犹豫了好几个月终于决定在近期入手个数码单反DSLR,新年的时候我可怜的Canon A75被人偷了,现在却成了我买新机器理所应当的理由,A75你的牺牲真是太伟大!哈哈。

到了DSLR这个阶段,选个相机就不能像买普通家用数码那样,随便找个看上去舒服,用起来方便的就OK,怎么着这也是单反,已经是专业机了。A75给我的影响很深,在用它之前我用过些诸如Olympus、Sony、Samsung的DC,只有Canon的成像是最好的,虽然后来也用过朋友的Nikon,也不错,但先入为主,我已经成了C家的忠实Fans。C家现在当打的主力机型是前几个月推出的30D,不过市面上最热销的还有去年出的350D。他们两者都是用Canon最新的Digic II图片处理器,8百万像素,都不是全幅。区别就在于30D是金属机身,2.5英寸的LCD,有点侧,启动、连拍比350D快,ISO可以按1/3档变化等等,不过代价就是要比350D多付出快一半的价钱(350D套机500镑左右,30D套机900镑左右)。

其实我和连旭去看机器前就已经基本定下350D,不过当拿到真机才发现30D敦敦实实的,那手感觉一个爽,顿时主意又乱了。回来以后冷静下来,想想以现在的财力和实力还是350D比较适合我,省下来的钱可以买镜头,好镜头那才是王道!更何况350D表现的确不错,堪称小20D,价格又很实在,性价比高。等以后技术上去了,有了钱再升级也不迟。本想最近买了以后让李欣夫妇带回国退税,昨天收到贾蕾的邮件,说要过来参加毕业典礼,这简直太好了,如果香港便宜的话,就让她在香港帮我带一个好了。由于预算有限,虽然知道套头一般,但也只能选择它了,18-55mm,广角端还可以,适合出去旅游的时候拍风景。另外我打算再配一个很多人都说性价比比较高的EF 50mm/f1.8,这个定焦头拍人物拍近景都挺适合,关键是便宜,英国也只要80镑。人穷嘛,只能扣着过了,等明年攒够了钱再上个长焦。这都是后话了。

Saturday, June 24, 2006

Loneliness

她去了西班牙,我的生活也好像一下子失去了重心,迷失了方向。周一下班回来独自面对空荡荡的房间不知所措,我试图回忆以前我如何独自生活,如何消遣every "single" day。妈妈给我发了封信,说怕我孤单。我笑了笑,还是她了解我,知道什么是我最害怕的,特别是在背井离乡的英国。

躺在床上,看着手机中她的短信。只有一条,还是她早上10点到了西班牙发过来报平安的那条,这个混账的家伙,一条短信明明可以写160个字母,为什么只写了138个就发过来!不知道她在那边好不好,天气热不热,西班牙人对她和善吗,吃的好睡得香吗,有人和她说话吗?你说情感这东西真奇怪,能把一个人变得婆妈。宝贝忍忍,还有十天你就可以回家了:)

Friday, June 23, 2006

一些"反动言论"

这篇文章是三月中旬写的,没写完存为草稿,现在却不想继续下去了,要写的东西实在太多,真是满肚子的牢骚啊。其实我相信很多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都为现在的中国捏把汗,我们的国家向何去何从,种种矛盾要如何解决处理呢。我计划有空的时候读读欧洲现代史,向他们学习学习。
------------------------------

刚和朋友在msn上聊完天,说到中国的各种问题,突然觉着有很多话不吐不快。自知自己生在阳光里,长在红旗下,从小接受正统教育,也算得上是根正苗红,为反帝上街游过行,是出过力流过血的(熬夜制作宣传海报,多处被叮咬),来了英国后更是对各种反华反共的反动舆论嗤之以鼻的,但自从身陷敌方“西方帝国主义”阵营后,便常观察西方社会,比较中英两国制度的不同,却发现越是了解的深入越发现中国现行体制的不足。

我们来先说说教育。有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但目前国内的情况呢,教育已经产业化多年,从98年大学扩招开始,持续到现在,我看过一个统计数据说:2000-2003年,仅四年内,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95万人急增至187.7万人,增加了近一倍,研究生毕业生也从58767人增加到 111091人,也有近一倍的增幅。扩招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为了让更多人有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扩招的步伐必须是有计划、渐进的,配套建设也必须同步跟上。现在高校的招生人数比1997年增加了4倍,每年至少需要4000亿元才能维持高等教育正常发展。而这笔庞大的费用是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来承担的。政府财政有限,所以不足的部分便沉沉地压在了老百姓的肩上。学费年年涨,为了支撑一个孩子上大学,一个家庭更是得花上多年的积蓄,而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则更甚。而国家呢却高喊国家为了培养一个大学生付出了多少多少,其实应该是普通家庭为培养一个大学生承担了不堪重负的代价。高校发现产业化带来的是源源不断的资金,于是教师们一下子甩去了“穷书生”的帽子,从“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一下子变成Top10的高收入阶层,于是举国上下各个高校无不大兴土木,教学楼越建越高越建越漂亮,教室多到每个班一间还有剩余的地步。但教育部部长却年年都哭穷,一有机会就数落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足,我想说的是对于教育的专项资金我们有透明的监管机制吗?教育暴富了,于是教育浮躁了,没见到学术界搞出什么大名堂,学生也一届不如一届,而更严重的是教育腐败已经慢慢渗透到了原本纯净的校园。


(未完)

Monday, June 05, 2006

怀念那时候一片纯真

又到了这一天,已经是17载了,在这一天全世界每年都会有人在纪念、有人在评论、有人试图封杀。前几天正好一个基督教会的朋友传给我个长达三小时的纪录片,关于这场风波,有大量的现场录像和声音,还采访了众多那时浪尖上的人物。(我不想在自己的博里面提起他们的名字,因为可能会被封)。片子拍得很中立,并不想偏向哪一方,只是比较客观的还原了历史,有想看的朋友可以给我发邮件。

我不好对这风波做什么评价,我没有参与过。那个时候(89年)我上小学四年级,印象最深的就是到了事件后期学校里开始大面积的进行学生教育工作,每个学生都发了本小书,里面歌颂了解放军的正义英勇,同时对那一小撮操纵运动的坏分子进行了严肃的批判。我至今记得书里的一张照片,相信很多和我差不多大看过那本书的人都会记得,一个解放军靠在坦克履带边,坦克被烧毁,他被烧得已经面目全非,肠子也流了出来。这张图片给我的震撼巨大,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对那些控制运动的坏蛋恨之入骨。我在老家的堂哥那时候正好在安徽大学读书,在我回老家的时候给我看了很多他当时在天安门广场上收集下来的诗抄、传单,也绘声绘色的跟我讲了很多当时的故事,我当时小,很多内容现在都不记得了,有印象的就是当时他们在天安门静坐绝食,老百姓非常支持,也非常同情,不断地给他们送粮送水,我哥说当时只要说自己是外地来的大学生去哪儿吃饭都不要钱。我哥他们挺可怜,满腔热血想为国家做些事情,为人民的疾苦奔走一下,结果当局不理解或者说不愿意了,把他们打成反革命。我哥现在也很少说起那时候的事情,可能他也绝望了,或者说现实了,反正他们那几届学生毕业分配非常惨,基本都去了基层。

其实我们也不能完全就说这场运动从始至尾学生们都是正确的。我的认为学生们的出发点是好的,看到国内腐败现象严重,主张改革成一个廉洁的、透明的政府,建立一个更加民主更加自由的社会。可是学生毕竟是学生,在如何与政府对话的环节上处理的不好,有点偏执,结果直接导致党内鹰派占了上风,也导致了后来的大规模武装镇压。香港民众一贯对这场运动都报以同情支持的态度,我还记得张艾嘉导的爱情电影《心动》里有个镜头,小柔和浩君分手后准备去国外,在家收拾行李的时候瞥了眼电视,里面放的正是对那场运动的报道,小柔妈扫了眼说"小孩哪玩得过大人"。这可能也代表了导演或者编剧对学生处理事情的态度。的确,如果能够更注意点方法策略的话,那时党内已经斗争很激烈的右派可能就会占据上风,如果那样的话也许现在的中国就会更加民主自由,更有人权,我也不用担心受怕的不敢在自己的blog里写出些敏感的关键字了。

我常想,现在国家正在努力增进民主(也许只是官方口头上的,不过这几年的言论确实比前些年自由多了),而学生们却不在乎了。现在的学生只关心自己,不问政治,没有理想,远没有八十年代学生纯真、理想主义了。要是这场运动发生在现在的中国,还会有那种波及全国、影响深远的冲击力吗?

Sunday, April 30, 2006

这个午后

终于盼来的周末,窗外阳光明媚,街道因为周日也变得宁静安详,只有偶尔穿过的车声,和传来悠远的钟声,那是教堂让人们去做礼拜的召唤,简单平静的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奇妙的声场。看着天空中缓慢飘过的白云,突然怀念起去年的春末夏初来,无论是和朋友们躺在草地上看书聊天,或者在午后的广袤的菜地里徜徉,还是一场暴雨后沿着绿树成荫的footpath去TESCO,我们在那儿,有翠嫩欲滴的绿,怀有“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的幸福,还有被偶尔飞窜出来野兔吓一跳的乐趣。对这一切我是多么着迷,我躺在朝地上,静静的注视着眼前的那片天空,湛蓝深邃,一尘不染 ,那些飘过的白云,是儿时公园里卖的棉花糖,那个总是一身土蓝中山装的老人,他的胡子和这棉花糖一样白。我拎着装着三两糖果的塑料袋,站在小车旁边聚精会神地看着他,看颗颗白糖怎么就变成了蓬松的棉花糖,这一度成了我去公园的最大理由。

学校刚刚开学,Summer Term,图书馆里挤满了复习的人们,去年那个时候我们也是这么度过的。那时段紧张快乐的时光,也是最值得回忆的一段,昔日并肩作战的朋友们早已各奔东西,那些我们以前常坐的位子上现在都是谁呢,他们一定也有我们那时候的快乐和烦恼。回望黝黑Tower12层东南角的两扇小窗,谁又会在里面度过这一年,他/她也会眺望窗外的天际线吗,会对我这个旧房客以及他/她的下个接替者展开遐想吗。

这个午后,四月的最后一天,我被回忆想象支配。

Saturday, March 11, 2006

这两天有点伤感

这两天有点伤感。

窗外一直稀稀拉拉的飘着小雨,黑夜的寂静偶然被飞驰而过的汽车划开,转瞬便又被那无限的寂静淹没。我在想肖然、韩灵、刘元、陈启明他们的故事。92年肖然刚刚离开大学来到深圳,纯洁的如同个处子,还会因为说谎扭捏脸红,还会在沁凉如玉的夏夜搂着韩灵说“爱你”,那时候刘元住在廉价小旅馆里已经四个月没有工作了,陈启明正在为是否迎娶土地主家的丑女儿而反复挣扎。98年肖然已经身价上亿,花天酒地却很失落,他和韩灵离婚,过了几年死于自杀,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感到自己依然深深爱着她,不过一切都太迟了。那年刘元从外企高层的位置跌落,成了虔诚的佛教徒。而陈启明过着殷实而若有所失的生活,像少了灵魂。虽然是第二次看慕容雪村的《天堂向左、深圳向右》了,但心还是被那个叫青春的东西揪了一下,又酸又涩。

Chinaren校友录上还是没有新留言,都快一个月了,大家只是匆匆走过,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我那些曾经亲密无间的朋友们,你们过的好吗,为何没有你们的消息。

我感到了成长的可怕,我们已经习惯把一切都放在心里,控制喜怒哀乐,不动声色,让我们无论何时看起来都那么平静冷峻。我们还有激情吗?还会如陈启明说的那样"理想,就是那么疯一回",还会在校园里贴大字报,还会只是为了美国轰炸了我驻南联盟大使馆披星戴月去游行吗,还会为了哥们义气去打群架吗,还会有脸红心跳的恋情告白吗,还会因为意见不同争个面红耳赤吗,还会为分别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吗......如果你说你会,那又为何你那么沉默;如果你还记得我们离时的约定,相约十年后的重逢,那又为什么依然选择独行

我的朋友们,你们是我的青春见证,当你们闭口不语的时候,我仿佛看到我的青春正在悄然离去......

Saturday, February 25, 2006

无题

春节过了、元宵节过了,年也就过了,转眼就在英国度过了第二个生日、第二个圣诞、第二个年。今年的冬天特别寒冷,也特别漫长,上周有几天阳光明媚,我还以为春天要来了,这周却又突然下起雪来,不由让人把衣服紧了又紧。

因为要努力赚钱,我现在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上班族”,几乎每天都要去打工。其实从学校里搬出来到现在我也赚了两千多镑,但存下来的却不多。嗨~ 搬出来住才知道账单多,每个月辛辛苦苦打工赚钱,工资一到手,就得忙着缴房租、付水电、宽带、手机、Council Tax一个都不能少,再去掉饭钱,能攒起来的真的不多。看着自己帐户里余额缓慢的攀升,我真想再找一份工同时做,这样虽然会苦一点,但长痛不如短痛,累一阵子挺过去就好了。其实大家最近都不容易,回国的朋友们大多数工作都还没有着落,四处赶招聘会托人找关系,他们的心理压力一定不小;留在这儿找工作的朋友虽然同样也还没有结果,但却依然勇敢而坚强地坚持着;还有些朋友为了将来披星戴月努力赚钱,也着实让人感动。别人都在奋斗,自己也不能认输,到10月份前赚到第一学年学费的目标一定努力实现。

最近爸妈写信来老是关心我的身体和生活,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知道我近来工打得比较多,怕我苦着硬挺不说。要说不累那是假话,不过就如一朋友说的那样,年轻,就要看看自己有多少能量。年轻时候的磨难是一生的财富,更何况我的环境不知道要比父母年轻时候的强百倍。

其实一切都还很好,只是每每看到他们的信,总是从心底涌起对他们的想念。

Tuesday, January 03, 2006

2006 新年快乐!

新年除夕夜,简单而浪漫。尽管有每年一次的地铁工人罢工,给交通带来诸多不便,但对新年期盼的热情依然让25 万人涌向泰晤士河畔,翘首企盼新年的到来。

我和Cathy大约10点多才赶到 Westminster,从没见过英国有这么多人,从地铁出站口便已经开始拥挤,等我们挪到不过两百米外的桥头雕塑那儿已经花了一个多小时,往前迈一步更是不可能。身边都是外国人,在我们前面的是4个法国年轻人,在我们身后的几个意大利人,英国人从不赶这个热闹,这个时候都挤在pub里喝酒呢。一直以来我总是为能和不同国家的人们聚在一起干什么事情而感到兴奋不已,不过这次身边没了英国人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因为欧洲大陆人个子普遍比较高,我们只能从人脑袋缝里找景色。河对岸的London Eye今天被装饰得格外漂亮,不时变换颜色,而每次颜色的变化总能引起人群里一片欢呼,弄得我们不知道,还以为哪儿有什么表演出现,踮起脚来四处张望。Big Ben今晚每隔15分钟便敲一下钟,也有好事者闻声雀跃。西方人好像并不如同我们这样热衷于看到什么,他们显然对“凑热闹”更感兴趣,虽然人非常多,但并不拥挤混乱,大家只是随着人流往前走,走不动了,便停下来,并不推挤。这个时候如果不能看到任何表演的话,他们也有自己的娱乐方,喝酒!啤酒、红酒最为常见,我还看到有人带了大瓶的Jack Daniels和Vodka。我们也入乡随俗带了一瓶Stella Artois和Cathy打工人家送的葡萄牙红酒。经过Big Ben的时候有一群中东人围成一个圈子在跳舞,跳的都是他们民族舞,很简单,大家搭着肩膀随着音乐踢脚便可以,Cathy很好奇想参加,在一边看了会最终还是害羞又躲了回来。游客们显得很开心,但警察一点不敢放松警惕。受721伦敦地铁大爆炸影响,今天伦敦警方异常小心,不光是每节地铁里都有两名乘警,地面上也是布满了警力,更有骑着高头大马的骑警居高临下注意着任何可疑举动。


11点45的时候伦敦眼旁边的Shell Building立面被投影上了一组人像,他们在过去一年里为伦敦做出了贡献,有首相布莱尔、为申奥立下功劳的组委会成员、在721中英勇扑救的消防队员、地铁工人等等,城市的繁荣和进步正是这样千万个普通人的努力造就的。在放投影的时候大家不时抬头看点,时间一分一分的流逝,大家的情绪也快到了高潮,终于在最后一分钟的时候,墙面上的人物被巨大的数字代替。60,59,58...25万人齐心协力大省的喊出5,4,3,2,1!Happy New Year!礼花在空中炸响,人群沸腾了,大家相拥欢呼,身边的波兰人不知从哪儿弄来的小焰火,边放边跳,另一边的德国人“嘭”的声开了瓶香槟,前面的法国人热情拥吻,大家用着标准和不标准的英语相互祝福着新年快乐。我突然想到在地铁里看到两个花枝招展的女孩在身上斜挎着一个绸带,上面写着“Kiss me in the midnight”,现在她们一定得到了那个吻。泰晤士河上的焰火表演非常精彩,各种礼花此起彼伏,用不同颜色和造型在伦敦的天空中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这持续15分钟的花火是我生平中最难忘的一次,不仅因为他们是由曾承办希腊奥运开闭幕式焰火表演的Jack Morton Worldwide设计的,更是因为是在异乡。

看着绚烂的焰火,心中默默祈祷祝愿,为远方的亲人祈健康,为朋友祷幸福。发觉充满记忆的2005就这么过去了,有开心有失落,欢笑和痛苦,还有无限的思愁。寒冷的伦敦夜,大笨钟悠扬的钟声四处回响,泰晤士河里水默默流淌,走在回家的路上有微醺的陌生人对你说新年快乐,幸福而伤感。2006 新年快乐!

PS,在2005的最后半个小时里跟随我一年的爱机Canon Powershot A75不幸被窃,在它为我记录的近五千张照片有我的点点滴滴,而今它却这样离我而去,留给了永远逝去的2005。

Monday, January 02, 2006

圣诞火鸡

圣诞节吃火鸡是英国人的传统习俗,就如同咱们大年三十桌子上一定会有一盘鱼一样,只不过老外性子直,没那么多说法就是了。今年的圣诞是我在英国的第二个圣诞节,回想去年的Christmas Eve刚从西南旅游回来,带着兴奋,在那天晚上和朋友喝了个大醉,也是迄今为止第二次喝到“现场直播”。今年不打算这么疯了,想按英国传统的方式过一次。

印象中吃火鸡的都是美国人,后来查看网上的信息才知道英国人最原本有吃烤鹅的风俗,早期的英国移民到达美洲大陆后发现印第安人所驯服的火鸡比鹅好吃,便改为吃烤火鸡了。

火鸡这东西体积庞大,重达8公斤,价格不菲,贵达15镑,平时鲜有问津,不过这次我打工的公司送给每个员工一人一只火鸡过节,颇有点儿时父母厂子里一到过年就发带鱼羊肉的感觉。怎么处理这个庞然大物是个头痛的问题,只能按照去年过年做烤鸡的做法:用盐、生抽、老抽、黑椒、五香粉、蜂蜜抹匀,风干后,隔日再抹一遍,这让反反复复两三遍后火鸡已经完全入味,之后可以切一些大葱或者洋葱、土豆、香菇什么的塞进火鸡肚子里,全部就绪后就可以放进烤箱了。烤法是先在200度预热,然后烤2个小时,翻面后再烤1个小时,每隔半个小时往火鸡身上浇一些油汁,一方面可以防止烤干,另外也能增加火鸡的色泽。3个小时后火鸡出炉啦!朋友们一起享用吧:)